家装行业暗藏猫腻 不良瓦工的那些事

2019/01/11 06:22:03来源:一起装修网 浏览量(5201)

[摘要] 家居装修为何频曝猫腻?这其中,既有商家赚黑心钱的原因,也与监管不力以及业主自身装修薄弱有关。

家居装修为何频曝猫腻?这其中,既有商家赚黑心钱的原因,也与监管不力以及业主自身装修薄弱有关。

  装修藏猫腻暴利是推手

首先是暴利催生。据知情人爆料:“装修的一般流程是,由家装公司在外面找业务,然后再转包给下面的包工头。当包工头接到项目时,已经包含了公司 18%-20%的利润,然后我们根据价目表再往上加15%到20%的利润,这是我们的收入。赚个30%-35%是行业的平均利润,不过我所知道的最狠可以 赚到60%”。增项也可获取35%左右的利润。

其次是公司管理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所致。除去家装公司自设的陷阱之外,装修工人也爱给业主下套。像装修材料被调包,装修工艺不到位多是装修人员的个人行为,也从侧面折射出家装公司监管制度存在缺失,才使得装修工人有机可乘。

最后还与消费者对装修知识了解较少有关。装修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积累从选料到施工再到监工和验收的知识。大多数消费者对此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装公司/装修工人就是利用这一点,蒙骗消费者。

  家装行业暗藏猫腻 不良瓦工的那些事:

  陷阱一 报价“低开高走”

例如有的装修报价单里面列举了“铲墙”这一项,后面的报价为“0”。但是等到业主装修进行到铲墙这一步的时候,装饰公司才要求加钱。更有家装公 司的报价清单列举的是价格低廉的材料,施工时工人却以此款材料效果不佳为由,要求业主加钱更换所谓的好材料。多个装修项目下来,实际费用总是要比报价高几 倍。

  陷阱二 施工合同模棱两可

前面提到的孙女士便是栽在了合同陷阱里。常见的合同陷阱有工艺约定模糊,材料约定品牌不约定等级、型号。将建委的“设计资质”与“施工资质”混 为一谈,或者利用其他公司的资质证书来蒙骗消费者。部分挂靠、承包企业故意漏写“委托代理人”一栏,也不填写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联系电话,以便出现问 题后推卸责任。

  虽然针对家装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坑害消费者的陷阱,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明确规定增项不得超过装修预算的8%。但是,家装市场仍曝出种种猫 腻,可见,政策的制约作用还未真正发挥功效,也从侧面反映出政策落实不到位的事实。加紧加快政策的切实落实,加大对家装市场的监督和调控,仍然是规范假装 市场重中之重的任务。

  同时业主需要谨慎小心,杜绝掉入装修陷阱。掌握装修流程的报价是的。

文章转载自官方媒体或其他网站,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转载旨在使信息更广泛地传播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全国业主交流QQ群:573032185;微信:wx17house 关注有礼,获取省钱秘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进入房天下知识 装修 手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精彩评论 (0)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表评论已输入0/200字

关于房天下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